DB61∕T 1854-2024 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技术规范(陕西省)
ID: |
6791202FFBB44ECDA0BE704D5C5C1EE2 |
文件大小(MB): |
0.88 |
页数: |
25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9/3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DB61/T 1854—2024,I,目 次,前 言 II,引 言 Ⅲ,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体要求.1,5 工作组织.2,6 评估调整内容2,7 评估调整程序3,附录A (规范性) 正面保留清单.5,附录B (规范性) 分类型调整规则7,附录C (资料性) 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技术报告大纲 10,参 考 文 献19,DB61/T 1854—2024,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陕西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国土空间勘测规划院、陕西天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南涛、李丽、武蓉蓉、陈利、李云、李辉、刘平立、石莹、王蕊、朱小青、,刘敬、赵映秋、呼铂、陈志伟、王国钊、同晨燕、杨勇、田淇元、徐博、孙晓蓓、谭然、吕磊、针睿楠、,程功、冯联刚、郭文霞、李佳颖、杨慧雯、杨洋、贺培宏、龙杰、张旭旭,本文件由陕西省自然资源标准化委员会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陕西省国土空间勘测规划院,电话:029-87851055,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北路100号,邮编:710054,DB61/T 1854—2024,III,引 言,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调整评估工作,全面分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摸清矛盾冲突,提出优化调整,建议,完善管控规则,指导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划定成果权威、科学、法治、可执行,为规范全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的技术要求,制定了该标准,2020年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批准发布了《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基础调查(试行)》等七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工作,但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特别是评,估调整工作为自然资源部牵头新开展的重大业务工作,截至目前,国内外并没有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相关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发布。因此本标准与现行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不冲突,DB61/T 1854—2024,1,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的总体要求、工作组织、评估调整内容、评估调整程序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生态保护红线Eco-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red lines,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3.2,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Eco-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redline evaluation and adjustment,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是针对既有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开展的优化工作,3.3,自然保护地Nature reserve,自然保护地是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4 总体要求,4.1 应以维护生态功能、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为导向,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重点评估前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存在的矛盾冲突以及与其他控制线交叉重叠情况,4.2 应统筹考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开展成果评估;充分利用各类最新基础数据,采用最新启用,的国土调查成果,根据功能合理性进行统一核定,4.3 应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自然保护地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协同,推进评估调整工作,DB61/T 1854—2024,2,4.4 应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处理评估识别的各类矛盾冲突,分批分类建立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清单,4.5 生态保护红线应与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成果相衔接,5 工作组织,5.1 制定评估调整工作方案,方案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的、主要任务、工作计划、保障措施等,5.2 确定评估调整机构,评估调整机构应具备以下能力:,a) 熟悉国家红线保护相关政策;,b) 具有相应的专业人才队伍;,c) 具备开展评估调整所需的相关硬件、软件设备,5.3 组建专家咨询团队,咨询专家应涵盖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6 评估调整内容,6.1 应划尽划,6.1.1 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成果充分衔接,以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生态环境极敏感脆弱区域和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为基础,识别应划尽划范围,6.1.2 叠加分析应划尽划范围与已变更建设用地、矿业权、人工商品林、人工草地、重大项目及基础,设施等数据,扣除重叠冲突部分,6.1.3 应划尽划范围原则上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小于1km2的独立图斑,原则上不纳入应划尽划范,围;其它未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图斑,应说明原因并提供举证材料,6.2 矛盾冲突处理,6.2.1 应尊重历史和现实,以空间利用现状建立正面保留清单,保持生态功能的完整性,非必要不调,整生态保护红线。清单具体要求见附录A,6.2.2 对于生态保护红线内存在的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用地、公益林、人工商品林、人工草地、,重……
……